首页 >> 自动充电器

广东经济回暖的能量来自哪里0高邮

2022-06-27 23:44:12 高邮    

广东经济回暖的能量来自哪里

我省上半年GDP增长可望达到7.1%

---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年中观察

今年我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5月累计完成投资为往年同期投资的两倍多。图为上月14日,位于汕头的广东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节能环保型机组---华能海门电厂1号机组成功并入南方电网。新华社发

■让人看到希望和恢复信心的是,上半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呈现环比增长态势

■广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力保“珠三角”,更力挺东西北地区,这实际上是为广东实现科学发展、

协调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复杂因素,全年GDP增长8.5%的目标,任重道远,充满挑战

本报记者胡键张鹏

今天,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将在广州召开。这次全会在年中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09年,被视为是广东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以年均13.8%的速度强劲增长。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5.8%。

但让人看到希望和恢复信心的是,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举措,正在发挥积极效应,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呈现环比增长态势,总体经济形势企稳回升。数据显示,1-4月广东GDP增速回升至6.2%,1-5月回升至6.7%。据初步统计,广东上半年GDP增长可望达到7.1%。

广东经济逐步回暖的能量来自哪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危”中广东能否真正抓到“机”?年初确定的全年GDP增长8.5%的任务能否完成?

这些问题,广东人关切,外界普遍关注。

点题珠三角,谋划新广东

多年来,广东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珠三角这个火车头的带动---珠三角九市的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0%,年生产总值却占到全省的80%左右,进出口总量占到全省的90%以上。

但是,依靠不计能源资源消耗、不计环境代价、不计劳动力成本,换取竞争优势的珠三角粗放发展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冲击下,其弊端暴露无遗。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降幅高达31.1%,其中占全省外贸比重超过九成的珠三角降幅一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令人堪忧。尽管这种快速下滑的势头从2月份开始就得到及时遏制,降幅连续收窄,但全省上半年降幅仍超过了20.7%,形势依然严峻。

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发挥到极致的珠三角,何去何从?

去年底,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了广东人回答这个现实而又紧迫问题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中这样描摹这个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行动既迅速又密集。3月底至4月初,省委、省政府到珠三角各市召开现场会,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带领珠三角九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们走马珠三角,一天一城,连开九场。

现场会之后,珠三角收获了什么?

第一大成果是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弹出,表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已经成为珠三角各市共识。

透视世界经济圈的崛起,无一不经历了“整合”的战略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伦敦经济圈、北美经济圈、日本太平洋(19.63,-0.18,-0.91%)沿岸等大经济圈展开了包括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管理整合等在内的有效整合,有力地推动了都市经济圈内各个城市的发展。世界经济圈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一体化是珠三角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珠三角现场会的第二个重大成果是各市开始打破行政壁垒,逐步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珠三角内部的自由流动。

长期以来,各地行政长官已经习惯了在所属的行政区域内配置资源,虽高效,但分散。要实现珠三角的整体突围,还要注重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好消息相继传来。自5月1日起,珠三角八市住房公积金实现了异地互贷。6月,“珠江三角洲人才工作联盟”在深圳正式签约成立,标志着珠三角区域人才工作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珠三角城市之间长达2000公里的“三环八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珠中江居民看病“一本通”,广佛同城越来越近……

珠三角内部正在发生的胎动,让人管窥到一个新珠三角的诞生以及它的勃勃生机。

但对广东的执政团队来说,点题珠三角,是为谋划新广东。围绕珠三角、环珠三角、泛珠三角,广东在抵御金融危机的上半年,稳健出手,积极谋划,可圈可点。

国际金融危机之下,粤港澳合作更为紧密。今年1月,广东便启动了“关于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的大调研,意在为三地合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政策参考。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继去年中央支持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今年中央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29项政策措施中,有9项在广东先行先试,涉及银行、铁路运输、会展、电信、法律等8个领域,其中下放审批权1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7项、推进专业服务合作1项。统计显示,今年1-4月,广东口岸进口香港CEPA项下“零关税”产品的受惠货值1.1亿美元,优惠税款达5438万元人民币。

港澳对加强与广东的合作也倾力奔走。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率港商两次访粤,遍访珠三角九市,寻求商机。

泛珠三角合作同样进入新阶段。6月,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在这届盛会上,广东申报签约项目1240个,投资贸易总金额高达2265.77亿元。

而就在“泛珠论坛”结束当天,粤东地区现场会拉开帷幕。

这次会议是广东推进“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第一步。下半年,粤西、粤北地区现场会还将陆续召开。

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影响广东科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粤北山区7市和东西两翼7市,他们各自的人均GDP,仅是珠三角的1/5和1/7。

要改变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的发展差距,这次粤东现场会提出了一个重要思路,必须进一步强化人均意识,切实克服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的思想,通过提高人均发展水平,最终使粤东西北人民享有与珠三角发达地区人民大致相当的生活水平。

广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力保“珠三角”,更力挺东西北地区,这实际上是为广东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大项目落子,昭示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广东经济的增长,保增长无疑是今年全省工作的中心。

经过去年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东对保增长有更为冷静、清醒的认识。从年初开始,广东就明确把保增长建立在调结构的基础之上,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广东要保的增长,是科学发展之下的增长,而不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进而作出了“三促进一保持”的战略部署---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我省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00项,总投资176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1-5月,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为往年同期投资的两倍多。

在这一轮项目布局中,广东瞄准重大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转型。

从6月14日开始后的一周,是“广东的重大项目周”---短短6天,华能海门电厂并网发电、揭阳潮汕机场开工、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投产、广州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合资揭牌……

这些大项目,是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项目布局中的代表。数千亿资金的投入,经济刺激力度大大提振市场信心。

半年多来,几乎所有国有银行首脑先后造访广东,纷纷表示愿意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以实际行动支持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际金融巨头摩根大通也看好广东,在很多美国银行收缩战线之时,却在广州新建分行。

正是这场发生在眼前的金融危机,让广东认识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半年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今年,1-5月,广东的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超过80%。

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项目“知识城”落户广州,大手笔规划约50平方公里的知识经济新区,被视为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后中新合作的新典范。

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世界工厂”东莞,明显加快了从加工贸易到先进制造业的转型步伐。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IC设计资源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引进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占52.3%,现代服务业项目占47.7%。

这昭示出珠三角的发展新趋势。

外界还注意到,这半年,广东全力以赴通过“扩内需”实现“保增长”。“广东产品全国行”活动将达124场次,活动于4月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揭开首站序幕后,又在中部安徽省、东北部吉林省、西南部重庆市等地相继启动。广货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深圳市前往成都、西安等地举办推销会,分别签订90多亿元和140多亿元订单。

5月19日,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还率领由600多人组成的庞大经贸代表团到广西、湖南,为广货北上“站台”推销。广东与广西、湖南签署的投资贸易总额超过了1000亿元。

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个经济体重新洗牌,那么,广东显然拿到了几张好牌。

谋划新战略,力争早反弹

历史也许有着某种特殊用意。

30年前,珠三角开始承接香港、台湾以及国外产业转移,实现了高速发展。改革开放新30年的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又给了广东转型的重要推力,使得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在发展的战略层面上作出新的调整和规划。

去年以来,广东着力推进的一个新战略就是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

国际金融危机让“双转移”充满了争议。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一些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推进“双转移”时机对不对,还要不要“转”?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普遍的一种疑虑。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市场机制自发地对全球产业结构进行强制性调整。珠三角庞大的以劳动密集和简单加工为特征的产业正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压力。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客观上要求这些产业转移升级。总之是要“转”,不转没出路。

一年的实践表明,作为推动珠三角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辐射的重要战略,“双转移”已在抵御金融风暴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统计数据有充分的说服力。今年一季度,粤东西北地区的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均明显高于珠三角,全省4个GDP增速达两位数的地级以上市,东西北地区占了3个。双转移战略已经成为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主抓手”。承接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粤北山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六年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根据最新速报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省“双转移”的重要载体---3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投入开发资金、动工项目、建成项目、吸收本地劳动力人数,比2008年底时差不多均翻了一番。

受益于“双转移”,广东经济既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实现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升级。广州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后,预计可腾出超过25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发展高端产业,年实现产值(营业额)将达750亿元。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最近提出,在珠三角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时尚产业,把制造生产向环珠三角地区转移。

广东另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广东制造”正在变为“广东创造”。

国际金融危机让这一步伐变得更加紧迫。今年,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财政安排19亿元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外贸企业建设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此外,广东还认定装备制造业50家骨干企业和百家重点培育企业,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8家。1-5月,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53%。来自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有效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年已过半。尽管有一些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触底,但全球经济的回升将会十分缓慢。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复杂因素。在看到半年来广东落子布棋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应充分估计下半年将要面临的考验。

全年GDP增长8.5%的目标,任重道远,充满挑战。

上一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下一篇:多部委年中强调维持现有刺激政策

200吨拉伸试验机

济南万能试验机价格

长治试验机

拉力试验机的概述

日照试验机

WAW-600C压力试验机

友情链接